3D视觉赛道上的17年“耐力长跑者”
19
2021.10
“近两年,3D视觉变化尤其快,原因在于:一是应用场景落地快;二是智能制造对机器人提出了新的要求,拥有柔性化、模块化、智能化特点的机器人市场需求旺盛,从而推动3D视觉市场进一步扩大。”余舒帆表示。

作为3D视觉赛道的长跑者,成立至今,视科普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?视科普联合创始人René Dencker和视科普销售总监余舒帆讲述了视科普成立以来的十几年春秋历程。


依托汽车行业起家

90年代,汽车的工厂里主要以依靠人力的流水线生产为主,自动化水平较低。尤其是在汽车零部件料箱拣选环节,环境极其复杂,人工分拣效率低,对自动化的需求旺盛。但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来看,绝大多数的机器人厂家并没有实现机器人对零件的精准抓取。
基于“严苛生产场景3D视觉解决方案”的愿景,2004年,IvarBalslev教授和René Dencker博士成立了视科普,并研发出SCAPE(智能分类方案及轨迹规划计算方案),并成为视科普抓取系统的核心。
在落地实践上,视科普成立后不久,便与丹麦的泵制造商 Grundfos A/S(格兰富)共同开发SCAPE Bin-Picker ,并将其商业化。2007 年,即在格兰富的工厂上线运行。
2009 年到 2013年,视科普在3D视觉领域崭露头角。2009年,欧盟地平线科技发展基金发现了视科普的潜力。“这笔基金主要用于产业化研究,让SCAPE Bin-Picker 进一步标准化。” René继续说道。
2011年至2013年,视科普在抓取方案上有了实质性突破,标准化的 SCAPE Bin-Picker 已在欧洲的多家客户中全面实施和生产。2013 年底,视科普还针对UR机器人推出了 UR Bin-Picker。
2018年底,视科普迎来“高光时刻”,在纳斯达克第一北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。
René说道:“视科普一直在抓住3D视觉未来的增量市场,在北美、中国、日本和韩国等国家,视科普可以提供完整可靠的SCAPE 解决方案,为客户提供完全集成的硬件组件和标准化软件模块。”
现如今,视科普已经有SCAPE易取系统、SCAPE睿取系统、SCAPE包装拣选器、SCAPE软件套件模块等13大类产品系列,并与福特、博世、大众、雷诺、本田、格兰富、武藏集团、沃尔沃汽车、舍弗勒集团以及许多其他制造商达成合作。


剑指中国,续写新的故事

在大力拓展国外市场的同时,视科普意识到:需要有新的动力来续写一个新的故事。
正在这时,中国智能制造的东风吹到了国外,但面对庞大而复杂的中国市场,视科普如何找到进入中国市场的道路?
余舒帆表示:“国外理念与国内理念具有差异性,每一个进入中国的玩家都必须遵守国内的游戏规则。因为不管是在思维模式上,还是在市场上,亦或者是竞争对手上,国内外的策略、产品、定位自然也不完全相同。”
视科普发现,避免“水土不服”的最好方式,就是需要找到熟悉国内本土市场的合作伙伴,以“合资”的方式撬动市场。
于是,2016年,视科普与中国公司万讯自控(Maxonic)共同设立合资企业——深圳视科普有限公司,在中国的生产工厂销售和安装SCAPE Bin-Pickers。
余舒帆表示:“选择万讯自控,可以帮助视科普克服文化上的挑战。一方面,万讯自控在国内有一定的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拓展能力,也对行业有着充分的理解;另一方面,万讯自控与视科普的战略规划不谋而合,双方之间可以实现中西方思想碰撞,将视科普的解决方案做成标准化产品,为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。”
基于双方的合作,近一年来,万讯自控已经为视科普进行战略性增资三次。最近的一次为2021年7月5日,万讯自控发布公告,根据公司参股子公司视科普的产品开发进展情况及资金需求,结合公司战略发展规划,拟由公司全资子公司香港万讯向视科普增资1000万丹麦克朗(按即期汇率则算约为人民币1030万元)。
余舒帆讲道:“现如今,视科普与万讯自控的关系已经从‘协同’转向‘引导’,为赢得中国市场,我们引导欧洲向中国市场做一些调整,并加大竞争砝码,逐渐将战场向中国倾斜。现在我们的研发、管理方式、思维模式都是按照中国模式来进行。”


打通工业“最后一公里”

2019年,视科普已经在中国扎根了3年,对3D视觉的赛道有了新的看法,提出了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的理念。
余舒帆表示,“最后一公里”的设想是来自于共享单车的理念。现如今,汽车行业的自动化率在整车厂里已经非常高,在此基础上,如何进一步再提高自动化率?这就是汽车行业亟需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。
自3D视觉问世以来,机器人与3D视觉的结合成为打通工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。在3D视觉的加持下,机器人更加智能化,对零部件的定位更为精准。
因此,视科普基于3D视觉+ AI +机器人运动规划、控制技术和智能抓手等软硬件核心技术,解决工厂自动化最后一公里的任务,开发能够替代专业技术工人的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及工作站,打造工业大国的机器人工匠,使终端能够在具备高柔性的工作站里使用机器人。
同时,在某些厂内,由于机器人自动化带来的不灵活、复杂性和高成本问题,让其自动化开始“倒退”,使用机器人带来的问题正在扼杀利益。
“我们的目的是‘解决问题,提高自动化程度和柔性需求’”。余舒帆表示,视科普的产品可以使机器人能轻松的完成新任务,从而减少了成本高昂的程序员或者技工的参与。
2020年,视科普继续扬帆起航,对3D视觉进行全面战略规划。视科普投资Aiibot进行3D视觉机器人控制器开发,占据Aiibot30%的股份,2021年,Aiibot和玉柴集团获得广西政府攻关项目资金支持。同年,Aiibot也和南宁第一人民医院完成步态评估与训练康复机器人研发。
从2004年成立至今,视科普已在3D视觉赛道上风雨无阻奔跑了17载春秋,余舒帆表示,视科普将会在市场寻求新的突破。接下来,视科普在金属件、物流、教育等领域都会有新的产品推出,除实现旧产品的迭代,软件迭代也会继续推进。


登录